重要通知
现代物业杂志社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 :xdwy@xdwyzzs.com
查看更多
现代物业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现代物业》杂志社

编辑出版:现代物业杂志社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089

国内统一刊号:CN:53-1179/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曾用刊名:现代物业.新业主;现代物业

出 版 地:云南省昆明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64-10

投稿邮箱 :xdwy@xdwyzzs.com

在线编辑QQ :1462791618

论述混凝土结构开裂的检测鉴定与处理措施

时间:2020-02-12  点击:444


       

唐吉福

摘要:建筑混凝土结构开裂问题由来已久,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原因较多,需要按实际情况做好裂缝的检测与鉴定工作,以便于后期裂缝处理工作的进行,继而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进一步降低裂缝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因此本文就混凝土结构开裂的检测鉴定与处理措施展开探究,并总结出混凝土结构开裂的相关检测鉴定方法及有关原则与其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开裂;检测;鉴定;处理措施

引言

近年来,建筑数量的增加使建筑的维护难度逐年上升,诸多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混凝土裂缝,给建筑未来的正常使用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为能够确保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好相关的检测与鉴定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从而为建筑的维护、管理及正常使用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1.混凝土的构件的裂缝鉴定与检测

1.1寻找标注裂缝

裂缝的寻找与标注要做到绝对仔细。宽度相对较大的裂缝辨识度较高,易于对其进行寻找与标注,而宽度相对较狭窄的裂缝,则给其寻找与标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裂缝过小肉眼无法辨识,则可采用表层注水的方式,对裂缝的位置进行查探。在裂缝寻找过程中,主要将混凝土结构裂缝纳入标注的主要目标,由于抹灰层并不会对结构强度与安全性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因而抹灰层的裂缝不需要纳入检测的范围之内。

1.2描绘裂缝的形态

裂缝的形态受多种因素影响,裂缝形态描绘主要根据裂缝的延展方向及裂缝深度判断,同时对于结构形态与裂缝的长度、宽度及数量等数据,也应及时的呈现在裂缝形态描绘中,以便于后期对裂缝进行系统的统计工作。

1.3裂缝的检测

裂缝检测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宽度与深度,在裂缝的贯通面与漏水方面,应按照裂缝稳定性进行判定,如裂缝稳定性,具有继续向四周扩散的趋势,则应根据裂缝原位加载试验的结果进行检测工作,如裂缝稳定性相对较好,则没有必要进行裂缝的原位加载试验。

2.混凝土裂缝检测的原则

2.1公正性

混凝土裂缝检测是确保建筑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需要检测人员杜绝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坚持原有的检测结果与修整意见,对存在争议的混凝土裂缝,应采取理陛对待的态度,进而从最大程度上确保混凝土检测的公正性。

2.2客观性

客观性检测原则不容忽视,要在确保建筑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各方意见,通过意见汇总来进行判定。个人意见并不能改变客观事实,混凝土裂缝检测结果仍需要以数据为核心,根据实际的检测数据下结论,从而提升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与真实性。

2.3科学性

科学合理是混凝土裂缝检测的基本原则,首先要按照相关数据标准进行检测计划的制定,而后根据实际的检验结果进行数据的分析,最后采用合理的方式对混凝土裂缝检测结果进行测定。

2.4全面严密性

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多,需要将工程结构及建筑设计因素考虑在内,以此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混凝土裂缝检测要做到绝对全面,对每一个裂缝的构成信息均要充分的进行了解,裂缝检测不应根据裂缝的大小而定,无论裂缝的结构大小,都应将其纳入主要的检测对象中,从而避免混凝土裂缝检测遗漏情况的发生。

2.5公开性

公开性原则是较为核心的主要原则之一,首先要将相关信息对建筑所有者及建筑承建方等受直接影响的群体进行公布,而后在混凝土裂缝检测过程中,也要做好实时信息发布工作,进一步确保各方群体的知情权,并根据所收到的意见,对信息进行公开处理,从而使公众对检测结果均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保证混凝土裂缝检测在符合规定的标准环境下进行。

3.裂缝的处理

目前,对于混凝土裂缝的处理,世界各国并未有较为统一的处理标准,相关处理模板均按照实际的使用要求及安全标准执行。混凝土裂缝处理标准之所以难以统一,是由于各不同建筑的内部结构及设计用途有所不同,其使用年限与材料构造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旦标准的制定过于统一,将使其失去一定的灵活性,因此不仅不能达到裂缝处理的预期效果,反而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裂缝的处理需要按照实际的需求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进而保障其符合建筑使用的相关安全标准。

现有裂缝处理标准最为严格的标准要求裂缝宽度保持在0.1mm以下。在经过长期的试验与研究探索后,各国均在建筑技术上进行优化,使建筑混凝土裂缝检测允许宽度提升至0.2mm以下。在建筑结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如钢筋混凝土未出现变形与腐蚀情况,则可将标准增加至0.3mm以下。但在环境相对恶劣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则混凝土裂缝处理标准仍按0.1mm执行。

3.1表面处理法

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他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3.2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大于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做填充处理。

3.3灌浆法

在裂缝表面填充、涂抹水泥砂浆或其他化学合成材料(如环氧树脂浆液、甲凝、丙凝等)。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3.4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斷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

4.结语

混凝土结构开裂问题不可避免,受压力与重力的作用,混凝土裂缝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扩大,进而威胁到整栋建筑的安全与稳定,所以要对存在裂缝的区域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做好相关的检测工作,以此保障建筑建构的稳定及建筑的正常使用,继而进一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使其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本文由: 现代物业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现代物业杂志社

2020-02-12

上一篇:转换层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论预制装配式住宅设计及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