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现代物业杂志社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 :xdwy@xdwyzzs.com
查看更多
现代物业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现代物业》杂志社

编辑出版:现代物业杂志社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089

国内统一刊号:CN:53-1179/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曾用刊名:现代物业.新业主;现代物业

出 版 地:云南省昆明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64-10

投稿邮箱 :xdwy@xdwyzzs.com

在线编辑QQ :1462791618

读《廓如明圣应相让,心寄空澄天地宽》悟禅学

时间:2019-11-15  点击:477


       

马辰

摘要:禅意、禅境和园林创作息息相关,理解禅意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园林设计的真谛。

关键词:禅意;禅境;园林

中图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7)06—0104—01

禅就是一种哲学。不论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人对事对生活总在产生着认识与思考,寻找着精神的力量与支撑,或者说是精神寄托。而佛之禅宗被人们接受与认可,帮助人们获得了精神寄托,树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心性哲理,饱含了辩证思想。禅语总是少修饰,重本原,淡逸之韵浓厚,禅的思想帮助人们产生一种内在定力,即所说的“禅定”,使人能淡然的审视和接受生活的纷繁与喧嚣,并感悟我们的人生。他可能不需要多么美的自然风景来烘托,只强调心灵的自我陶醉与满足。禅的意匠经常会激发我们更多的想象,想象之景意义深刻,或雕琢生命,或体悟生活。禅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生活。他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用心即可发现。在禅的启示下,我们总是可以以一种或包含,或相反,或辩证的态度去重新思考,以此开阔自己,让自己的心不那么浮躁和狭隘,而是更豁达和成熟。

赵晓峰的《廓如明圣应相让,心寄空澄天地宽:中国古典园林的禅学渊源与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禅学创作意象》,上篇写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按照时间顺序,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禅学思想进行总结概括,进而论述不同时期禅学对山水文化的影响,接着写禅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其中禅学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匠及风格的影响贯穿着下篇,那些禅学意匠不断体现在清代皇家园林中,也是清代皇家园林受禅学影响的实证。下篇又从思想、造园意匠、经营手法等方面来阐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的关联并列举实例。全文对相关的古代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并以表格形式呈现,还配有相关图片,并对各种文化关系用简捷的关系示意图加以呈现,梳理了相关的文化脉络。

“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同样是面对翠竹和黄花,我们能不能体悟更多的哲理与智慧,同是面对诽谤与讽刺,我们除了愤怒能不能体会更多的人生,同是面对挫折与困难,我们又能否以平常之心应对。“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告诉我们只要用心体会,就会看到不一样的情境,故花不仅是花,竹不只是竹,会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禅总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面对生活中的苦恼与不顺,或许换个心态就会觉得舒朗。但这心态需要时间的沉淀与整理。所以,“自心觉悟”、“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都告诉我们要随时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并且不断体悟,见陛成佛可能就是说当我们能看到自己心的本来面目时,就可以获得像佛一样的境界。在參禅的过程中,公案往往被用来引导思维,帮助参悟。公案具有较强的情节色彩,似一个个小故事,从简单的事物中获得真理,就如芥子纳须弥一般,需要我们仔细回味。关注细小的生活,也会体悟到真谛。同时,这种公案色彩使得后来的园林创作也往往具有很强的典故色彩和情景色彩,因为贴切,所以被喜好,因为深刻,所以被铭记。禅所创造的内心状态使我们感到宽阔和浩渺,所以当面对种种禅之景时往往会产生更加空旷更加幽寂更加浩渺的场景,使原本的体悟更加强烈与真实,这种即刻的顿悟将会带来永久的安宁。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慧能禅则展示了更多的心灵状态。其“无念”是说心的本然状态是“不动不迁”的静态,不染万境而常自在,而“无住”又说心动,我对“无相为体”的理解还不够清晰,但可以明确的是他告诉我们修炼内心的重要性,使内心能在动静之中得以平衡与宁静,而不强调外在形式。这种心灵状态或许可以带来禅定,即一种内心的定力与张力,不会多愁善感,即喜即悲,而是从容。这和慧能禅“自性清净”、洒脱无碍的禅风相一致。净心是佛,禅总在强调我们对于自己内心的把握和修养,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好他的原因。没有人不想在纷扰的世界里获得内心永恒的宁静与安详和“不迁于物”的超然禅心,所以说他是一种心性哲学。空灵淡泊的审美心理,正是禅的境界,也是以禅的高度为“意境”所作的生动诠释。

禅家的“无心合道”之理更入人心。“无心”才能“明心见性”,这阐发了“以无事为修”、“随缘任运”的圆融透脱禅观。故“无心合道”的自然之理,也常常表达为“平常心是道”。所谓“平常心”,也就是心地“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论文讲述的很明白。无心是无心於物,不追求物,不执著物。这种“随缘任运”是否与今日所谈的“追求”相互矛盾!?追求是一种欲望的表现,但有了欲望就会带来个把心中滋味,内心就会有所束缚吧,可能这种境界与修为是一种极理想的状态吧,生活在这纷繁多彩的世界中,很难无所求吧,也或许是我理解的过于肤浅了。不过我觉得可以取一种适中的状态,即努力为所求付出,但当付出无果或得苦涩时,或者说在整个的追求过程中保持一种随缘的态度就好,谦和的对待各种生活境遇。这样就可以在束缚中寻求一种洒脱与淡逸。作者说:“禅宗是过而不住,去来顺之,是自我心理的彻悟,是无拘无束的大解脱大自在”,我们则可以在现实中试图找到另一种约束中的别样解脱,这样就能减少心灵的负重,在快速高压的生活中得到轻松。

“禅宗开拓了一个空旷虚无、无边无涯的宇宙,又把这个宇宙缩小到人的内心之中,一切都变成了人心的外化,于是‘心成了最神圣的权威。”在禅境的濡染下,文士们追求的园林美不只是物质空间形态,而是更注重由景观引发的情思神韵。作者的这种概括相当精妙。以往我只是关注园林的空间层次,布景手法,仅看到的是结果,却很少从源头探究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空间,设计者的意图又是什么,而本文却回答了这个问题。园林的营造要契合造园的心态与心境,在禅学文化的感染下,不少园林是循着禅的典故与意境而来,这才有了一经数典。他让我们从最原始的状态来欣赏园林,明白“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之深意,我认为,这就是这篇文章所带来的最大启示,他开启了园林的另一扇门。

禅境总是简单,没有多余的夸张与比喻,注重本体和内心感悟,却营造了各种妙灵的境界,而这一切体现在园林创作之中,并成为了园林创作的灵感来源。

体悟禅意、禅境、心境,体悟创作之更深层次。


本文由: 现代物业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现代物业杂志社

2019-11-15

上一篇:关于建筑空问的探讨
下一篇:室内住宅收纳空间的便捷性设计